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署名之战:谁动了我的排名?

2017-12-13 科研圈


图片来源:healthyplace.com


撰文  Holly Else

翻译  何伟雄

审校  魏潇


论文的最终定稿被返回来了,唯一的改动是我老板的名字被一个红圈圈了起来,并附了一个指向作者名单前排的箭头。”


这个场景来自于一名印度在读博士的回忆。他最近提交了一份论文手稿供出版。这位研究者在匿名的情况下接受了《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采访,他表示在他全职工作的实验室里,实验室主任(PI) 仅仅对项目作出了“微小的贡献”,纠正了之前草稿中的一些语法和拼写错误,最后却将自己提升为主要作者。


这个年轻的学者说:“这是不公平的,(但)我没得选。我的研究生涯刚刚起步,需要发表很多论文。”他有自己的理由:发表论文说对于确保博士学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许多刚刚走上漫长艰苦的独立科研道路的新手来说,这应该是个听起来很熟悉的故事。但是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学者关于“论文署名战争”的故事一样有一箩筐可以讲。这可能与他们的上级科学家有关——虽然这些上级学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作出丝毫贡献,但他们仍然坚持要在下属的每一篇论文上署名还有一种值得警惕的情况也会出现:当两个或多个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时,其中资历高的实验室 PI 会利用特权让自己成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而实际上大多数工作主要是由其他资浅 PI 完成的。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论文——学术界的硬通货,可以用来“购买”晋升、研究经费以及各种学术上的嘉奖,比如被邀请发言或者成为知名组织的成员。此外,在大多数学科中,实验室间的合作是相当普遍的,这意味着论文总是有不止一个作者。而且,在分配个人对某项研究的贡献度的时候,作者的顺序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排在第一(首席研究员)和最后(通常是责任作者或资深)的位置,意味着他们会获得最多的褒奖


但是,许多期刊没有关于作者资格和署名排序的具体评判标准,因此这一困扰着研究者的署名焦虑只会被加剧。对论文著作权的抱怨和纠纷似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网上进行的一项投票调查揭示了著作权滥用行为的普遍性。举例来说,在 364 名来自各个国家不同资历的主动投票的调查对象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在论文署名过程中上受到了来自上级学者的不公对待。而且有 16% 的人表示他们得到过本不配得到的作者身份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调查结果


牛津大学的基础卫生学教授特丽莎•格林哈尔希(Trisha Greenhalgh)认为,问题的一部分出在许多研究人员所处的学术体系。“学者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除非你完成了发表论文的指标,否则就不会得到晋升,甚至可能无法保住自己的工作,老实说这种制度是在鼓励学界对资浅科研人员的不公正对待。” ——她这样评论道。


格林哈尔希大力倡导实践公平处理著作权,她以前曾建议学界应该搞一个学术道德版本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她再清楚不过那些科研新手是如何被他们的上级学者操纵的了。她曾经不得不“拯救”一个她认识的、正在受上级摆布的博士后。


这个拿到了研究理事会奖学金的年轻学者被伦敦一个颇有名望的学院所吸引。但是当他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工作并不是他所期望的那样。格林哈尔希这样描述道: 他没有时间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而是花时间为部门的其他人员撰写经费申请书和期刊文章,这使他越来越沮丧和痛苦。


格林哈尔希帮助这个年轻人在其他地方谋得了一席之地,她认为这可能归功于她的资历和人脉。但事实上这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其导师威胁拒绝提供推荐信,同时拒绝将该博士后作为作者列入根据其工作所写的论文中


格林哈尔希说:“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剥削:事实上,这就是奴隶劳动,因为向这个人提供报酬的是科学研究委员会,而不是大学。”她补充说:“这位曾经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几乎因为这种对待而退出科研,目前需要‘大量的照顾,支持和心理修复’才能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下去。”



论文署名之战


署名权之争多年来一直充斥着学术界。但是,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开放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布莱恩·诺斯克(Brian Nosek)认为,“学者们正在面临更大的压力。”


他解释说:“研究人员多于学术工作。这些职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得到论文署名的压力更大。”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调查显示,学者们在应该如何分配署名权这一问题上存在相当大的分歧。例如,只有 5 位受访者认为,仅仅成为研究所在的实验室的成员就足以获得作者身份。但有 97 人报告说,根据他们的观察,作者身份实际上只给予很少的人。只有 2 位受访者认为比实际完成实验的研究人员,资深的上级学者应该被列进论文作者名单,但是高达 4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亲眼见过这类现象的发生。


但诺斯克表示,即使是在“应该做什么”上达成一致也不容易。这是因为“研究是困难的、不可预测的、高度可变的”。除了撰写论文之外,其他重要的贡献还包括构思、设计和实施研究、分析数据和诠释证据。有时,整个过程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完成,有时则需要几年时间,他补充说,在生命科学领域,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多达 200 人。


一些组织和期刊已经开始尝试给出论文署名的“操作性定义”。最著名的是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制定的作者标准清单,其中规定学者需要满足 4 个标准才能把他们的名字署在一项研究上。


根据清单,想要成为论文作者,就必须对研究工作的构思和设计,数据的收集、分析或解释数据做出重大贡献;起草或者修订了手稿;批准了最终的出版版本;并同意对工作的各个方面负责


英国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经常收到关于署名权的问询。该委员会是一家英国的会员组织,向编辑和出版商提供学术道德咨询和建议。该组织 2014 年的白皮书《作者资格由什么组成(What constitutes authorship)》将由学术协会和出版社出版的标准和指南结合在一起,提供较为常见的关于作者资格疑问的解答。这些不同的政策有一个共同的主旨:作者必须对研究工作做出重大或重大的贡献,并对研究的全部或部分负责


但诺斯克认为,在作者资格能带来怎样的回报的问题上,不可能有“一种明确的标准”。“我认为,一个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让新规范明确地规定每个作者所做的贡献。



声明贡献,获得公平?


《自然》自 1999 年以来一直要求研究人员自愿提交作者贡献声明。从 2009 年开始,这项要求被强制执行。《自然》研究部编辑政策主管索姆娅•斯瓦米纳坦(Sowmya Swaminathan)表示,描述作者贡献时表现出的精确度,通常能够反映一个学科的规范程度。生命科学家倾向于展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细节”,例如他们会为一篇论文中出现的每个实验标示出对应的作者关系。


一篇化学生物学领域的论文作出的作者贡献声明  来源:Nature Chemical Biology


斯瓦米纳坦说:“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作者贡献声明涉及信用和问责机制......并能帮助阻止诸如‘幽灵作者’或‘酬庸作者’等不当行为。‘幽灵作者’是那些已经做出足够贡献、应该获得署名,但往往因为观感问题而没有被列在文章的作者名单中。例如在一项药物有效性研究中,生产该药物的制药公司(和其研究人员)通常不会进入论文的作者名单。‘酬庸作者’是那些没有做出足够多的贡献却被包含在作者名单里的人,这往往是由于有人想要讨好他们,希望以此维护彼此关系;也有可能是这些作者的名字可以使论文看上去更具权威性。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调查中,77% 的人认为应该要求作者声明他们对论文的贡献,主要是为了提高研究透明度、保证问责、赋予贡献者应得的学术声誉。一位美国的助理教授认为,声明作者贡献“对后续的问责至关重要,而且能为那些仅仅做了一小部分工作的贡献者赋予恰当的学术荣誉”。对于一位英国研究人员来说,作者贡献声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够“明确表明研究论文的不同方面谁应得到署名权,谁对工作负责”。另一位英国研究人员表示同意,他指出:“我曾为一位教授工作,这位教授曾把论文给了他最喜欢的下属,并且声称,这么做的原因是该下属重写了论文,给文章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这不是真的),所以他应该是第一作者。”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调查结果


根据澳大利亚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的说法,作者贡献声明也有助于弥合不同学科间署名规范的不同。该博士后说:“只要讨好一些人就可以获得署名的论文充斥着科学领域,而在人文学科,一个在研究论文上耗费了很多时间的研究助手仍然无法因为这篇文章获得任何学术声誉,导致自己在竞争研究经费时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因为不了解其他学科出版规范的的科学家会认为他们的工作能力不足。


另一位澳大利亚博士后认为,作者贡献声明可以由论文的审稿人审查,他们可以建议更改作者的顺序,以“保护可能被剥削的下级研究人员”。


但其他受访者对作者贡献声明持保留态度。例如,一位英国讲师表示,它“是没有用的。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早期规划更重要。”一位意大利博士后指出:“描述作者的贡献并不总是很容易,特别是在贡献小而多,还起到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一位美国教授补充说,在“成功的团队”中分配作者贡献特别困难。一位英国讲师担心作者声明“会让想占据主导位置的人破坏合作的本质”。


一些受访者也指出,当人们不够诚信的时候,作者声明并不会改变什么。 一位英国讲师担心“有人会夸大/臆造他们的贡献”。一位美国助理教授指出,贡献声明“通常在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控制之下,可能会产生争议”,所以“不一定反映真正的情况”。一位英国博士生同意这一观点,并补充说他们的 PI “为那些不该出现在论文里的人添加了虚假的贡献”。一位加拿大教授补充说:“老实说,很多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撒谎。报告并不总是等同于事实。“


有几位受访者还声称“没有人会去看”作者声明。一位美国教授说:“有些不正常的合作可能会引起争论”。



谁来对论文负责


《自然》还有一项政策,规定了相应的作者责任:当有人对论文产生疑问时,通常是论文的高级(最后一个)作者负责回答问题。斯瓦米纳坦补充道,《自然》一直在尝试不那么死板地遵循这一标准,因为期望某个特定学科的规范也能适用于其他学科是不现实的。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看到许多技术创新和研究越来越多地跨学科化,国际化和合作化。 她说,所有这些改变对于作者身份的判定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例如,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一篇论文上列出的作者人数已经非常多了。她补充道:“我 2003 年加入《自然》的时候,论文的作者通常不会多于 10 个。现在,由于研究如此多元化,少于 10 个作者的论文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不仅仅因为研究问题的复杂性,现在的论文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法和模型,所以它确实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完成。“


物理学论文中的作者人数也在飙升,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产出了数千篇论文。最近发表在 2015 年《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的描述希格斯玻色子大小的一篇论文共有 5,154 位作者,名单长达 24 页,而论文使用的参考文献算上这篇论文本身一共仅有 9 篇。


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基因组医学主席菲利普•佛罗戈(Philippe Froguel)表示,过长的作者名单可能会导致对那些需要靠发表论文来助长自己的事业的人们不利。他说目前的遗传学研究倾向于跨国合作,并和数百名作者一同发表论文。这对于高级别的科学家的 h 指数(对其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综合统计测量)来说通常是个好消息。但佛罗戈说:“这也意味着青年科学家对项目的贡献被忽略了,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前三四位作者,他们体现不出在项目中的作用。当他们寻求升职时,调查小组会说:'这个人在 200 人中究竟做了什么?'”


他说:“这些庞大的项目可能涉及多达 50 个研究小组,通常有一个指导委员会预先约定作者协议,每个小组在作者名单上会被分配若干个名额。但是,经常有在最后一刻加上名字,或者做出贡献的人被不公平地被排除在外的时候。“


“在这类大型项目中实行这个程序太复杂了”,佛罗戈把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比作“黑手党”。他继续说:“如果有 280 人在论文上署名,我会说其中的 270 个名字是公平的......但是对于前 5 个和最后 5 个(最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是由几个人决定的。”他知道很多人因为不同意“黑手党”的决定,而在下一个合作项目中被“列入黑名单”



这是TA应得的,你相信吗


布鲁斯·麦克法兰(Bruce Macfarlane)是布里斯托大学的高等教育学教授同时也是该学院的院长,他研究了世界各地的关于论文署名的习惯,并撰写了这份调查的报告。


他告诉《泰晤士高等教育》:“举个例子,中国学者获得的基本工资非常低,但是每个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中发表的论文都可以获得大量的奖金。如果你是第一作者,奖励会更大。这可能会导致很多作者滥用权力。


世界上某些地方的研究人员甚至在毕业几年之后发表的论文中署上了他们博士生导师的名字,而这位前导师对研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麦克法兰以前曾在香港大学工作,他对这个城市的教育学研究者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麦克法兰补充说,在中国,酬庸作者的原因多与“感恩并对指导老师表示尊重”有关。“关系”这个中文词语文化习俗的部分大致可以与英文中的“ relationship ”一词相似,意味着为未来的互惠利益与人建立联系。


麦克法兰补充说,在中国和日本,资深学者为了帮助研究小组中后辈的事业发展,对他们进行过度的推荐也是常见的做法


这种文化上的复杂关系只会使得争论变得更复杂,只要研究论文继续成为评判学者的主要依据,研究成果的署名就可能会继续充满争议。 剑桥大学动物学系医学研究委员会名誉科学家彼得·劳伦斯(Peter Lawrence)表示,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人对伦理或者什么是适当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关于什么在道德上是合适的也没有统一的观点。人们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通常是自私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学者缺乏对伦理问题的关注。但即使有,也很难看出除了广泛的、高层次的原则之外,学界应该如何达成共识。对于具体事例的对错,分歧总会产生。正如诺斯克所说:“大多数学者都把时间花在研究如何完成研究上,并且本能地做出关于论文署名的决定……这永远不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features/authorship-wars-academics-outline-rules-recognition



阅读更多


▽ 故事

· 高智商的痛苦:智商超群,更可能患这些疾病

· 如何关怀一个假日坚守实验室的人:看看这份走心的科学版礼(剁)物(手)清单吧

· 捏造的参考文献竟被引用400次!科学家为何会被“幽灵文献”欺骗?

· “我是你的导师,不是你妈!”

· 颠覆孟德尔遗传定律,卵细胞也会主动选择精子?

▽ 论文推荐

· 为什么一些人老得更快?| Nature 论文推荐

· 穿梭于莱顿小城,寻找被绘在墙壁上的美丽方程

· 睡眠缺乏会让一些脑细胞迟钝,并会损伤特定区域 | Nature Medicine 论文推荐

· 突破热力学极限:普林斯顿的研究让有机电子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手机屏幕 | Nature Materials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1 月 30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2 月 1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